國務院日前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國家應急體系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,對“十四五”時期安全生產、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進行全面部署。其中,《規劃》還對推進應急廣播系統建設等作出具體要求。
《規劃》強調,編制完善應急管理培訓大綱、考核標準和相關教材,開展各級應急管理工作人員專業知識培訓。促進廣播系統廠家發展,推進應急廣播系統建設,開展農村應急廣播使用人員培訓和信息發布演練。在交通不便或災害事故風險等級高的鄉鎮開展應急物資儲備點(庫)建設。實施應急科普精品工程,利用傳統媒體、網站和新媒體平臺等載體,面向不同社會群體開發推廣應急科普教材、讀物、動漫、游戲、影視劇、短視頻等系列產品。
建設數字防災減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、標準化應急知識科普庫、公眾科普宣教平臺和應急虛擬體驗館。利用廢棄礦山、搬遷化工企業舊址和遺留設施等,建設安全生產主題公園、體驗基地;依托科技館、城市森林公園、災害遺址公園等設施,建設一批集災害事故科普教育、法規政策宣傳、應急體驗、自救互救模擬等功能于一體的安全文化教育基地;分級建設一批應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。
《規劃》提出,加強安全文化建設。深化理論研究,系統闡述新時代應急管理的豐富內涵、核心理念和重大任務,編發應急管理理論釋義讀本。選樹、宣傳英雄模范,發揮精神引領、典型示范作用。
推動將安全素質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,把普及應急常識和自救逃生演練作為重要內容。繁榮發展安全文化事業和安全文化產業,擴大優質產品供給,拓展社會資源參與安全文化建設的渠道。推動建立公眾安全科普宣教媒體綠色通道,加強基于互聯網的科普宣教培訓,增強科普宣教的知識性、趣味性、交互性。推動安全宣傳進企業、進農村、進社區、進學校、進家庭,推進消防救援站向社會公眾開放,結合防災減災日、安全生產月、全國消防日等節點,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教活動。
建設面向公眾的應急救護培訓體系,加強“紅十字博愛家園”建設,推動建立完善村(社區)、居民家庭的自救互救和鄰里相助機制。推動學校、商場、地鐵、火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配備急救箱和體外除顫儀。做好應急狀態下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,主動回應社會關切。
《規劃》要求,實施地震易發地區學校、醫院、體育館、圖書館、養老院、兒童福利機構、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、精神衛生福利機構、救助管理機構等公共設施和農村房屋抗震加固。
《規劃》強調,健全受災群眾過渡安置和救助機制,加強臨時住所、水、電、道路、通信、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,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??茖W開展災害損失評估、次生衍生災害隱患排查及危險性評估、住房及建筑物受損鑒定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,完善評估標準和評估流程,科學制定災后恢復重建規劃。優先重建供電、通信、給排水、道路、橋梁、水庫等基礎設施,以及學校、醫院、廣播電視等公益性服務設施。